close

認知行為學派
一個當代實行的主流學派
同時也是我在實務上非常重用的學派
他的內容與發展
整個來說
對個人的方面來說
我想是比較全面的觀點

認知行為治療因為一些特性
使得他擁有領導的地位

-重視當事人和治療者間的共同合作
-基本假設:精神壓力主要來自於認知功能障礙
-焦點是挑戰認知 以促成情感和行為的改變
-是有時間限制的短期諮商
-循結構性的心理-教育模式 重視在現實生活改變

接下來是認知行為治療中比較完整且高實徵的治療法

理情行為治療(REBT)

由Ellis發展出來
認為心理問題的產生
最主要是因為他們自己對於事件和情境的詮釋
而認知 情緒 行為三者相互交織作用
同時互為因果
認知行為最主要就是提供當事人一套工具
來重建其自身的哲學與行為的模式

REBT認為人同時兼具理性 正確思考和非理性 扭曲思考的潛能
所以人都是在錯誤中學習與成長
然則
非理性想法主要是兒童時期由重要他人那裡學來的
再加上我們所創的自動暗示和自我複誦的強化
最後行為配合演出

為了解決這樣的情況
REBT發展了一個核心理論

A-B-C理論

A-促發事件 <--B-信念 -->C-情緒和行為結果
              ︿
              |
          D-駁斥處理 -->E-效果 -->F-新的感覺

以例子說明向來都是最好的解釋
假如今天某人離婚了(A)
他覺得被拒絕 是個失敗 失去配偶(B)
他感到非常的沮喪(C)
而讓當事人感到沮喪(C)的不是因為離婚這件事(A)
而是當事人對於離婚這件事的信念(B)
為了要處理這樣的信念(B)
我們心理師必須介入
運用駁斥(D)-幫助當事人向他們的非理性信念挑戰
其中包括

偵測

讓當事人學會偵測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特別是絕對性的語句
應該 必須 恐嚇 自貶

辯論

讓當事人學習和這些非理性信念辯論
先進行合理而驗證性的質疑
然後自己去進行激烈的辯證
並得到不同的結論和新行為

分辨

讓當事人去分辨非理性信念和理性信念
最後達到認知重建的目的

透過重建信念以取代錯誤認知
並讓當事人學會監測自我對話 辨認不適應的內容
最後改用適應的來取代不適應的

駁斥(D)之後
當事人會進入有效的哲學(E)
會用一個新的有效的信念系統來取代不健康的想法
有效的運用這些哲學(E)之後
新的感覺和情緒(F)就會出現

整個過程有些是要注意的

-當事人應充分認識自己要對自己創造出來的情緒困擾負責
-當事人接受自己是有能力改變困擾的事實
-當事人認識問題大多來自非理性信念
-當事人清楚覺察這些信念
-當事人要能了解駁斥自我挫敗信念的價值
-當事人能接受事實
-要求當事人確實練習

我們要讓當事人了解一件事
那就是
對行為的評價 和 對自己的評價 要分開
本質和整體不等於行為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REBT喜歡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
包含了認知方法 情緒技術 行為技術三方面

認知方法

駁斥非理性信念

這是最常見的方法
治療者積極糾正當事人的非理性信念
並教導當事人挑戰自己的方法

基本上
就是運用一些問句來讓當事人對自己的想法產生懷疑

執行家庭作業

將當事人的問題列出來
找出絕對性的信念
予以駁斥
之後便設計自助表
讓當事人在生活中遇到時能重複上述步驟
將問題解決
基本上
我們要常常鼓勵當事人
常讓當事人了解
很多的失敗是因為負面的自我應驗預言造成

改變個人語言
讓當事人學習用 較喜歡
來代替 一定 必須 應該
學習用 如果...可能...
來代替 如果...一定...

找到當事人的習慣用語
可以反映出當事人的無助跟自我貶抑
改變自我陳述的同時
當事人就會開始出現不同的思考與行動
結果自然會改變心情

情緒技術

理情想像
這是一種加強想像力的練習
主要是用來建立新的情緒模式

首先
當事人先以最想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的想法 情緒 行為作為目標
然後不斷想像自己正用這樣的方式生活
當當事人能改變困窘的經驗為健康的情感反應時
他們就能在現實中做到改變

幽默
情緒困擾的主因
都是因為當事人對自己太過於嚴肅
運用誇張的對比
粗俗的用詞
讓當事人發現自己的非理性想法有多可笑

害羞攻擊練習
讓當事人自己告訴自己
就算其他人認為我們是笨蛋也沒有什麼關係
主要是讓當事人當其他人都清楚表示不認同時
他依然不覺得害羞

我們會派出很多家庭作業予以配合
尤其是冒險性的家庭作業
這種作業常小小違反社會習俗
當當事人發現
其實別人根本不如他們所想像的那樣在乎
這些害羞其實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我覺得這是一種勇氣的訓練
一種讓當事人知道
有一些事情
不要還沒做過就在喊不可能 做不到

行為技術

跟行為治療一樣
運用操作制約 自我管理 系統減敏感法 鬆弛技術 行為示範
來達到修正行為的目的

REBT目前在焦慮 人格違常 憂鬱 性 愛和婚姻 兒童教養 青少年問題等
都有非常多實徵性的研究與極佳成效
最近更是成為短期諮商的代表

認知治療(CT)

由Beck發展出來
一開始主要是針對憂鬱症
CT基本上認為
要了解情緒或困擾本質
必須先找出事件所引發的個人反應
探索隱含的認知內容
還有思考的意識流
目標在於改變思考方式

CT的治療原理就是有名的

自動化思考

被特殊的刺激所勾起的個人性獨特想法
常會立即導致情緒化的反應
Beck發現
負向的自動化思考頑固的存在
即使客觀的的現實明顯相左
當事人卻視而不見
此就會出現

認知扭曲

獨斷的推論
指沒有充分且相關的證據就隨便下結論

選擇性的抽象化
以整個事件中的部分細節下結論
失去整個事件的重要意義

像是覺得真正重要的事情
是那些與失敗和損失有關的事

過度類化
把符合某些意外事件的極端信念
不適當運用在不太一樣的事件或情境中

像是對泡泡麵不在行
總是泡到麵爛掉
於是就覺得自己廚藝不行

誇大與貶低
指過度強調或貶低事件的重要性

個人化
使外在事件與自己發生關連的傾向

像是同事做錯了事情
自己卻認為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好好幫忙
甚至就是因為我的介入
所以他才會做錯了
我想他以後都不會要我幫忙了

標籤化和錯誤標籤
以過去的缺點或錯誤來建立自我認同

像是過去可能常常睡過頭
就對自己說
我總是睡過頭而誤了時間
我想我不是個能被交代事情的人
不應該繼續佔在這個位置
我應該要辭職

二分法思考
把經驗分為非黑及白的兩極化思考

像是認為身邊一切事情不是完成就是失敗

CT針對憂鬱提出所謂

憂鬱認知三元素

一是對自己持有負向觀點
不考慮環境因素
認為都是自己的問題

二是傾向以負向態度詮釋自己經驗
總是用一些負向的事件證實自己的負向結論
即選擇性抽象化

三是對於未來抱持憂鬱看法和悲觀投射
希望繼續失敗
期待接下來遭遇困難

CT一開始是專為憂鬱症而發展
現在發現在很多領域也十分有效
像是恐懼症 身心症 恐慌症 自殺 邊緣人格 精神分裂症 藥物濫用 危機處理

認知行為矯治(CBM)

由Meichenbaum發展出來的自我指導治療
主要是幫助當事人覺察自己的自我對話
運用改變自我對話和自我陳述的方式
來處理面對的困難

行為改變三階段

CBM認為行改變是經過一系列的中介歷程
包括內在語言 認知結構 行為 行為結果
每一層面都必須被注意

第一階段-自我觀察
讓當事人學習如何觀察自己的行為
關鍵是他們自我傾聽的意願和能力

第二階段-開始一個新的內在對話
當事人開始注意不適應的行為
並開始尋找能取代的適應行為

當事人要學習改變內在對話
由新的內在對話指導出新的行為
再由新行為改變認知結構

第三階段-學習新技巧
教導當事人更有效的因應技巧
並切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因應技巧方案

藉由修正自己的認知內容或核心信念
以獲得更有效的策略
處理壓力情境
其中最特別的就是

壓力免疫訓練(SIT)

一是概念教育化階段
和當事人建立良好治療關係
重點是幫助當事人清楚了解壓力本質

二是技巧學習 鞏固與複習階段
提供行為和認知技術給當事人
讓當事人能夠用來因應壓力情境
透過鬆弛訓練 改變生活形態 示範
強調放鬆的心理狀態跟生理狀態是一樣的

三是應用和維持階段
謹慎的將改變從治療情境中移到實際生活之中
並繼續維持
運用家庭作業
在當事人到達某一程度的維持之後
接下來只需要追蹤即可

認知行為治療發展至今已有許多的擴張
現在重視的已經變成是心理師的無限可能性
下面是現在新興而且已具有高實徵的治療法

對話行為治療(DBT)

是一種矛盾的治療方法
著重處於當下的一切
看清現實而不加扭曲
不帶評價與評斷
也不刻意讓自己懸在一個經驗上
但也不擺脫

重點在於要當事人接納自己的情緒
同時又要改變自己的情緒
結合東方心理學還有靈修(禪修)的正念訓練
對於邊緣型人格有極佳效果

正念減壓法(MBSR)

技巧是靜坐冥想和正念瑜珈

正念
是指一個過程
過程中個體逐漸提高對當下的內在與外在刺激的觀察與覺察
同時保留開放的態度
接納當下的處境

運用全身掃瞄冥想
協助當事人觀察周身上下的感覺
目標是教導當事人用建設性的態度
連結外在和內在的壓力源

接納與承諾治療(ACT)

要當事人完全接納當下的體驗而心無罣礙
不只是忍受 而是積極主動 不帶評價的擁抱此時此刻的經驗

認知是被接納的
當事人要學會如何接納那些否認的想法與感覺

承諾
是以正念態度去決定生命中對他重要的事物
以及他願意做些什麼來過他有價值的生活

ACT是個很特別的發展
現階段有些研究已經結合臨床諮商
正念接納
將是人心理健康的核心

認知行為治療在當代已經具有極高的突破
從原本的行為學派-純行為主導下
心理諮商輔導科學化的濫觴
到考慮到環境
最後從認知 情緒 行為三者互動
當代更出現靈性的議題
從認知上做更全面的注意

西方世界從911事件之後
發展出所謂基督治療
運用靈性正念的宗教力量
重新治癒這些創傷者
更是將認知行為治療推向另一個
全新的發展

認知行為部分 完結



不要嚴肅看待生命中的挑戰
幽默輕鬆去面對它
你會發現
其實這些挑戰沒什麼大不了
 
       -------------- Albert Elli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獨孤雲天 的頭像
    獨孤雲天

    暴肝人實錄

    獨孤雲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